首页

Chiese国产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23:11:45 作者:习近平的民生之问|“是增,是稳,还是降?” 浏览量:12835

  中新网5月23日电 题:习近平的民生之问|“是增,是稳,还是降?”

  三夏时节,广袤的中原大地上,金黄的麦田静待收获。

  “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,是增,是稳,还是降?这次旱情,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?”

  5月20日,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粮食安全问题。

  他还特别关注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旱情,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,加强用水调度,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”。

 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这一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“国之大者”。

  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,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,用不到6%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0%的粮食,是全国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
  一组数字就能直观反映这个“压舱石”的作用:河南生产了全国1/2的火腿肠、1/3的方便面、1/4的馒头、3/5的汤圆、7/10的水饺、4/5的酸辣粉……

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

  河南之行,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小麦种植面积,亦是在关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——耕地。

  这些年来,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强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“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”“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”。

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,都对耕地保护作出明确要求,其目的就是坚决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。

  这次来到河南,总书记再次要求,“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”。

  确保粮食安全,既要藏粮于地,也要藏粮于技。

  在河南考察,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“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”。

  6年前,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,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,“延伸粮食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打造供应链,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”。

  今年以来,他多次在地方考察中强调“现代农业”的着力方向。

  在吉林,他强调统筹发展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质量农业、品牌农业;在贵州,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,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;在云南,他称赞云南的花卉产业“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”。

  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

  以河南为例,党的十八大以来,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过城镇居民,城乡收入比从2.72∶1缩小到约2∶1。

  此次河南之行,总书记进一步要求,“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”。

  今年4月,被舆论称为农业强国“施工图”的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公布,文件提出“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”。

  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我国是农业大国,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、治国之要。

  正如总书记所言,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徐洋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市场监管总局:推动平台企业和平台内商户协调发展

铁路方面,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段于2018年9月23日正式通车运营,高铁香港段的开通标志着香港正式加入国家高铁网络,踏入高铁新时代,同时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、生活圈。

齐齐哈尔34中体育馆坍塌致11死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

据介绍,中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合作项目(三星堆考古及遗产价值研究)于2023年立项。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支持该项目作为2024年中法文化与旅游年重要人文交流活动,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作为法方合作牵头单位。今年11月10日至15日期间,在四川省文物局、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支持下,将举行系列文化交流活动,本次对话会正是其中之一。

美经济学家: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,世界需要中国产能

会谈中,习近平主席谈到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悠久的交往历史:“我在福建工作期间就了解到,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国的南岛语族,就是起源于福建。特别是福建平潭这个地方,当地的壳丘头文化遗址有很多考古发现,是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。每次见到太平洋岛国的朋友,我都感到很亲切。”

外国留学生在桂林的“戏里戏外”

对于台当局延长义务兵役,台湾青年季节是强烈的反对者之一,并在去年成立了“中华捍卫青年权益协会”,为反对兵役延长奔走。他站上宣传车大声疾呼:民进党靠所谓“抗中保台”骗选票。两岸关系紧张,他们就打年轻人的主意,延长兵役就是要让年轻人上战场替他们送死,台湾民众绝不要当民进党的炮灰。

99.5%公共建筑无障碍化!一组数据看我国残疾预防行动任务成绩单

20世纪60年代,为援助深陷反侵略战争的老挝,中国无偿在南宁建设一所老挝中央干部子弟学校。该校因中老双方于1967年确定创办而得名“六七”学校。这里曾接纳和庇护千余名老挝孩童。11月6日至13日,老挝“六七”学校校友及子女友好访问团到广西交流考察,感念中方帮助,加深老中友谊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